防治骨質疏松癥,為健康加“骨”勁
積極開展骨質疏松癥防治工作具有重大社會意義和經濟意義。專家呼吁有效防治骨質疏松,提高國人骨質健康水平。
重視三級預防
人體骨骼是動態(tài)的器官,身體會不停制造新的骨組織,而舊的骨組織會被分解及取代。通常在35歲前后,人體骨量達到峰值。此后隨著年齡的增長,骨量開始流失且不可逆轉。因此,決定骨量主要有兩個因素:峰值骨量和骨丟失率。防治骨質疏松癥要從增加峰值骨量、減少骨丟失兩個方面著手。在青少年期盡量提高骨峰值;在成人期盡量減少骨丟失?!邦A防骨質疏松不只是老年人的‘專利’,中青年也應加強重視,防治工作應從兒童、青少年抓起”。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主任王臨虹強調,骨質疏松癥的一級預防,可以采取合理營養(yǎng)(補充鈣和維生素D、少吃糖、食鹽和動物蛋白);加強體育鍛煉(負重和有氧鍛煉)、增加日照時間(平均每天至少20分鐘日照)、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戒煙、限酒、少喝咖啡、濃茶及含碳酸飲料)等手段。
“二級預防就是做到早發(fā)現(xiàn)。”王臨虹表示,人到中年,尤其婦女絕經后,骨丟失量加速進行,這時可以進行簡易篩查,自我評估,找出風險因子,如開展1分鐘骨質疏松癥風險評估。女性絕經后、男性60歲以上應定期檢測骨密度,對快速骨量減少的人群,應及早采取防治對策進行二級預防。
三級預防則是指治療和康復。王臨虹談及,對骨質疏松癥患者應積極進行藥物治療,抑制骨吸收;骨質疏松癥患者應積極鍛煉身體,令骨骼受益,同時改善人體平衡和協(xié)調能力,還應加強防摔、防碰、防絆、防顛等措施。而對中老年骨折患者,應積極手術。
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內分泌科夏維波教授補充說,骨質疏松癥患者的藥物治療,可選用抑制骨吸收的藥物(雙膦酸鹽、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jié)劑、降鈣素、雌激素)、促進骨形成的藥物(氟制劑、甲狀旁腺素)和其他的鈣、維生素D、維生素K、鍶鹽、中藥等。
補鈣和維生素D至關重要
“對骨質疏松癥的防治,預防比治療更要引起重視,從任何時候都不為早,從任何時候都不算遲?!蓖跖R虹強調。
專家表示,若不及時“儲備”骨量,補充鈣質,骨骼質量將會變差,并進而引發(fā)骨質疏松、骨折等一系列骨骼健康問題。但是,大家普遍認為,從日常飲食中就能獲取到足量的鈣質,但事實并非如此。根據(jù)“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健康狀況監(jiān)測”的結果,目前我國城市居民平均每日鈣攝入量只有400毫克左右,與中國營養(yǎng)學會制定的800~1000毫克的日推薦攝入量相差甚遠,缺口高達600毫克。
夏維波介紹,人體中的鈣有99%存在骨骼和牙齒里,鈣是決定骨骼健康的關鍵元素。而維生素D3能增強將鈣質主動運送到細胞的能力,從而減少補鈣過程中的“鈣浪費”,有效促進鈣的吸收和利用。因此,鈣質和維生素D3同補,能達到更好的補鈣效果,鈣含量在600毫克左右并添加維生素D3的鈣制劑是預防骨質疏松的有效方法。
夏維波提示,絕經期后的女性及中老年人是骨質疏松癥的高發(fā)人群。此外,不良飲食習慣如酗酒、咖啡因攝入過多,也會使人體缺鈣,導致骨質疏松。這幾類人群應盡快到醫(yī)院進行骨密度測試,及時監(jiān)測自己的骨質健康狀況,并給予相應補充。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