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屑病不僅僅是皮膚病
10月29日是“世界銀屑病日”。目前,我國約有650萬銀屑病患者正遭受著銀屑病的困擾,這種被稱為“不死的癌癥”到底因何發(fā)?。空堦P注——
通常人們把小廣告比作“牛皮癬”,是因為小廣告和銀屑病有一樣的特質:頑劣而難以根除。銀屑病是一種常見的、易于復發(fā)的、由多因素誘導、多基因遺傳的慢性皮膚炎癥性疾病,俗稱“牛皮癬”。銀屑病的全球患病率約為2%,我國患病率約0.47%,據(jù)推算中國有650萬患者,并有逐漸升高的趨勢。
“牛皮癬”不是癬
銀屑病并不是癬,而是一種慢性炎癥性皮膚病。在近日舉行的以“珍珠行動——關注銀屑 讓愛隨行”為主題的活動上,中華醫(y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主任委員張建中教授指出:銀屑病不僅僅只是表皮的問題,而是一種免疫介導的炎癥性疾病,比常人更容易伴發(fā)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心血管疾病、關節(jié)炎等疾病。另外,久治不愈,反復發(fā)作,給患者身體和身心健康帶來極大的痛苦。
記者了解到,尋常型銀屑病是最為常見的一種類型,好發(fā)于裸露部位,如頭部、四肢、前胸、后背等部位。雖然該病一般說來并不影響患者的壽命,尤其是尋常型銀屑病患者的壽命與正常人幾乎沒有什么差別,但“患者無論輕度、中度還是重度,都會讓身體產生不適并造成情緒困擾”。中華醫(y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銀屑病學組組長鄭敏教授表示,人們需提高對銀屑病嚴重性的認識。研究表明,銀屑病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比其他慢性病如糖尿病患者更糟。
銀屑病可能遺傳
由于銀屑病好發(fā)于頭部、四肢,指甲一抓,白屑飛舞,使得周圍的人會擔心自己被傳染上。對此,張建中解釋說,銀屑病不是細菌引起的疾病,所以并不具備傳染性。
“銀屑病雖然不傳染,但卻具有一定的遺傳性?!编嵜艚榻B說,銀屑病的發(fā)生與遺傳、免疫、環(huán)境因素和精神因素都有關系。數(shù)據(jù)顯示,在銀屑病患者中,遺傳因素約占1/3,同時,北方人比南方人更容易得病,冬季比夏季患病的多,喝酒吃辣也易誘發(fā)此病。
“銀屑病患者在心理和生理上都飽受煎熬,感到痛苦不堪。有些銀屑病患者還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視?!睆埥ㄖ斜硎?,銀屑病患者需要得到大家的理解。其實,患者內心都是非常脆弱的,他們往往因為疾病而變得自卑敏感,作為朋友和家人更應該幫助銀屑病人擺正心態(tài),樂觀面對生活,并且積極配合醫(yī)生治療,以便早日恢復健康。
“事實上,中國的銀屑病友多達650萬人,不妨先和病友們成為知己,攜手與病魔抗爭。同時,也可以選擇和醫(yī)生多交流?!睆埥ㄖ姓f。他還呼吁,每個人都應當尊重銀屑病患者,用實際行動幫助銀屑病患者,使他們和正常人一樣能夠享受健康和幸福的生活。
不能不治也不能亂治
中國醫(y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曾對320位銀屑病患者進行調查,結果顯示:72.6%的患者相信過各種廣告宣傳;65.7%的患者曾接受過江湖游醫(yī)或個體醫(yī)生的治療,68%的患者認為江湖游醫(yī)或個體醫(yī)生治療費用遠比正規(guī)醫(yī)院要高;而且有58.6%的患者表示對銀屑病不了解。
我們常說牛皮癬是“不死的癌癥”,便對它充滿了恐懼,認為這是絕癥,永遠都不可能治好。其實70%的牛皮癬之所以反復發(fā)作,是與患者對疾病失去治療信心,中斷或放棄治療有很大關系的,不堅持治療才是造成牛皮癬持續(xù)蔓延的一個重要原因。
銀屑病很容易復發(fā),追求除根是不現(xiàn)實的,“高血壓、糖尿病患者不求根治,銀屑病為什么必須要根治呢?”銀屑病的治療目標應該是控制病情,減輕紅斑、鱗屑、局部斑片增厚等癥狀,減緩病情向全身發(fā)展,避免復發(fā)。
“盡管銀屑病目前還不能被根治,但新型藥物——生物制劑已經為治療帶來了重大變革。”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皮膚科主任孫秋寧教授說,生物制劑與傳統(tǒng)系統(tǒng)性療法不同,它能有針對性地阻斷引起銀屑病患者皮膚細胞過度增生的特定免疫環(huán)節(jié)。
在治療銀屑病上,很多患者聽信偏方,抹蒜泥、吃蝌蚪,每年都會遇到幾個因亂用藥導致中毒的案例。另外,調查還發(fā)現(xiàn),15%的銀屑病患者曾注射過“進口針劑”,像乙雙嗎啉、白血寧等,它們的確能夠通過抑制皮膚細胞的快速增殖,使大部分銀屑病患者的病情迅速得到緩解。然而,這類藥物的副作用也很大,會殺傷白細胞,患者很快出現(xiàn)脫發(fā)、惡心、嘔吐等癥狀。
為此,張建中說,牛皮癬病因復雜,類型癥狀多,一定要堅持科學規(guī)范治療?!拔覈呐R床治療和世界是同步的,一點不落后,患者不要輕信小廣告,以免耽誤治療?!睆埥ㄖ刑嵝?。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y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