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期“安安有約——食藥科普大講堂” 美麗520:破解化妝品謠言正當時
中國食品藥品網訊(記者陳海榮)5月20日,坊間頗具浪漫色彩的一天,廣東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主辦的第26期“安安有約——食藥科普大講堂活動”在廣州舉行,化妝品專家蔣麗剛《破解化妝品謠言》的專題講座也如期開講。
蔣麗剛,1995年畢業(yè)于浙江大學高分子化工專業(yè),現任化妝品研發(fā)中心總監(jiān),兼任全國香精香料化妝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化妝品分技術委員會委員、浙江省化妝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秘書長、浙江省保健品化妝品協會副會長、上海應用技術學院香料香精及化妝品研究中心專家委員。在化妝品行業(yè)工作超過20年,擁有國家授權發(fā)明專利40余項、實用新型專利10項,是7項化妝品國家標準的制定者。
蔣麗剛結合國內外化妝品產品研發(fā)生產、產業(yè)發(fā)展現狀,向公眾普及了化妝品的定義、化妝品與藥品的區(qū)別等知識,并分享了化妝品未來發(fā)展趨勢。
“我國的法規(guī)嚴格程度不亞于發(fā)達國家?!笔Y麗剛說,我國相關法律法規(guī)為化妝品質量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保證。為了讓老百姓用上“放心化妝品”,我國建立了非常嚴格的化妝品審批制度。我國化妝品的法律健全程度和管理嚴格程度全球首屈一指,不僅法律體系完備,采用的標準也非常高。蔣麗剛舉例稱,按照中國現行標準規(guī)定,對重金屬的要求和歐盟是一樣的,比美國的規(guī)定要更嚴格,如果僅僅從指標角度來講,中國對于重金屬的限定比世界上大部分國家更為嚴格。
蔣麗剛以目前公眾較為關心的一些化妝品謠言及熱點作為講座的切入點,為聽眾逐個擊破化妝品謠言。
謠言一:精油口服、微針導入,既可抗菌消毒,又可驅蚊防蟲。
蔣麗剛指出:化妝品是絕對不能口服的!我國現行的化妝品定義明確,“以涂擦、噴灑或其他類似的方法,散布于人體表面任何部位(皮膚、毛發(fā)、指甲、口唇等),已達到清潔、清除不良氣味、護膚、美容和修飾目的的日用化學工業(yè)產品。”至于抗菌、抑菌、消毒、驅蚊,這些作用更不在化妝品的定義范圍內。
謠言二:用金銀器來檢測化妝品是否含鉛。
蔣麗剛指出:沒那么簡單!使用金或銀器,與涂抹在手臂(或白紙)的化妝品摩擦,確實有黑色劃痕。原因是摩擦時金銀器的微細顆粒被研磨下來,這些顆粒呈現黑色,而不能完全證明化妝品含有重金屬??诩t等產品中用的各種色素,大多數都是有機顏料的水不溶性色淀,并不含鉛。鉛白(堿式碳酸鉛)只是在古代使用,早已被現代化妝品行業(yè)淘汰了。
怎么知道化妝品中究竟有沒有含重金屬?只有通過專業(yè)檢測設備(AAS,ICP-MS,原子熒光),才能檢測PPM級的重金屬含量,日常生活中是沒有特別好的方法的。
謠言三:天然成分比合成成分安全。
蔣麗剛指出:事實可能正好相反!在化妝品中,“天然”和“合成”是針對成分來源,和產品的安全性及品質沒有直接關系。那么天然成分就一定安全嗎?砒霜、夾竹桃、漆樹等天然物質就含有劇毒,所以“天然成分比合成成分安全”是站不住腳的?;瘜W合成成分經過嚴格驗證,純凈穩(wěn)定。當然,部分化學成分確實對人體有潛在危害,但這些成分在《化妝品安全規(guī)范》中有嚴格的規(guī)定,一般認為,按照規(guī)定合理使用是安全的。
謠言四:熒光反應=添加熒光增白劑。
蔣麗剛指出:熒光處處存在!曾經有不法公司在面膜液中加入了熒光增白劑,消費者覺得使用后變白的情況發(fā)生,但現在已極少見?;瘖y品有熒光反應,不代表添加了熒光增白劑。這是因為化妝品的某些原料可能會有熒光反應效果,如維生素A、維生素E、許可使用的防曬劑(如苯基苯并咪唑磺酸)、部分香氣原料。另外,一些食品如醬油、白酒,用紫外線照射也是會有熒光反應的。鑒定是否添加熒光增白劑,需要使用液相色譜分析儀。
謠言無:無防腐劑的化妝品更安全。
蔣麗剛辟謠說,防腐劑確實對皮膚沒有益處,但是,化妝品中如果不添加防腐劑,則會帶來更大的安全風險。環(huán)境中存在的微生物會污染化妝品,可能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消費者使用化妝品的環(huán)境做不到無菌,每次使用都會帶入微生物,因此化妝品需要添加防腐劑。目前使用的防腐劑如羥苯甲酯,使用歷史長達60年,安全數據積累多,如使用合理則對皮膚是安全的。
謠言六:用一杯清水鑒別化妝品好壞。
蔣麗剛指出,清水法、攪拌法、搖晃法統統不靠譜。一般化妝品通常由油分、水分、黏度調節(jié)劑、乳化劑組成。
《中國醫(yī)藥報》社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使用。
(責任編輯:)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第26期“安安有約——食藥科普大講堂” 美麗520:破解化妝品謠言正當時
5月20日,坊間頗具浪漫色彩的一天,廣東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主辦的第26期“安安有約——食藥科普大講堂活動”在廣州舉行,化妝品專家蔣麗剛《破解化妝品謠言》的專題講座也如期開講。 2019-05-27 09:55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y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