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藥戰(zhàn)“疫”話名醫(yī)(十一)
疫疹先驅---余師愚
余師愚(1723年-1795年),名霖,字師愚,清朝安徽桐城人。乾隆甲申年(1764年),余師愚的父親生病了,庸醫(yī)當傷寒來治,誤治而死。余師愚的父親死后,他深感痛心,決定放棄仕途,專攻岐黃之術,遍覽一十三科,研究諸家之學。他在讀到“石膏”的功用“性寒大清胃熱,味淡而薄,能表肌熱,體沉而降,能泄實熱”后,開始恍然大悟,非“石膏”不足以治熱疫。后來,他采用“石膏”治療疫病,果然效果很好,救人無數,他也因此成為當時治療疫病的著名醫(yī)家。
余師愚生活的年代正好是瘟疫大流行,他診察病人,探求病源,對瘟疫進行深入的研究,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著有《疫疹一得》。余師愚認為,疫疹的病因是“癘氣”,指出“一人得病,傳染一家,輕者十生八九,重者十存一二,合境之內,大率如斯。”溫病大家王孟英稱贊余師愚:“獨識淫熱之疫,別開生面,洵補昔賢之未逮,堪為仲景之功臣”,并將《疫疹一得》“節(jié)取而刪潤之,纂為圣經之緯”編入《溫熱經緯》之中,名為《余師愚疫病篇》。《疫疹一得》不僅是一部論治疫疹的重要專著,還對瘟疫學說的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做出了較大貢獻。
《清史稿》中記載:“乾?。ㄎ熳樱┲校?768年),桐城疫,霖謂病由熱疫,投以石膏輒愈。緩數年(乾隆癸丑年,1793年)至京師,大暑,疫作,醫(yī)以張介賓法者多死,以(吳)有性法亦不太盡驗……霖以大劑石膏,應手而痊,踵其法者,活人無算?!笨梢娪鄮熡拗委熞卟〉莫毜街?。他認為疫疹之病是運氣之變,衍為時氣為病,是“無形之毒”,稱為“疫毒”,也叫“毒火”。余師愚認為疫疹的病機是“邪火干胃”,他做了進一步解釋“胃為十二經之海,上下十二經,都朝宗于胃……毒既入胃,勢必敷布于十二經,戕害百骸”,基于上述理論,他創(chuàng)制了“清瘟敗毒飲”,本方重用“石膏”,為瘟疫的辨證論治開拓了新思路。在2003年的“非典”和2019年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治療中,中醫(yī)專家使用“清瘟敗毒飲”都收到較好的效果。(林明欣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中醫(yī)基礎理論研究所;王琪格 遼寧中醫(yī)藥大學研究生學院;丁思元 遼寧中醫(yī)藥大學研究生學院;邱模炎 中國中醫(yī)科學院望京醫(yī)院)
(責任編輯:申楊)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中醫(yī)藥戰(zhàn)“疫”之岐黃論疫
西漢以來,中國先后發(fā)生過321次疫病流行。經歷一次又一次的瘟疫挑戰(zhàn),中醫(yī)藥積累越來越多的防治疫病經驗。 2020-03-17 12:30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y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