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縣:一顆蓮子撬動百億產業(yè)
小小蓮子有多大能量?湘潭縣給出的答案是——
一顆蓮子撬動百億產業(yè)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肖暢 通訊員 嚴婧 李偉
一顆蓮子的能量有多大?湘潭縣給你的答案是:湘蓮種植面積超10萬畝,全產業(yè)鏈年產值超100億元。
盛夏時節(jié),記者來到這里,見成片的蓮田荷花綻放,碗口大的蓮蓬驕傲地昂著頭。所到之處,不時遇到觀賞游玩、采摘打卡的游客。粉紅翠綠中,蕩漾著陣陣歡聲笑語。
湘潭縣有近3000年湘蓮種植歷史,近年來穩(wěn)坐我國湘蓮種植、加工、出口“第一把交椅”,被譽為“中國湘蓮之鄉(xiāng)”,享有“湘蓮甲天下,潭蓮冠湖湘”盛名。一顆顆蓮子,如同一滴滴水珠,折射出這個農業(yè)大縣的發(fā)展變遷。
護好“VIP”,花式種植促增收
“我們的蓮子產量高、品質優(yōu),尤以‘寸三蓮’最著名。”說起蓮子品種中的“VIP”,湘潭縣湘蓮發(fā)展中心主任李偉一臉驕傲。
“寸三蓮”因3粒蓮子連接起來約一寸長而得名。《湖南通志》載:“蓮藕勝于他處,藕粉甲于全楚。”然而,受氣候土壤、運輸存儲以及栽培方式等因素影響,“寸三蓮”曾出現生物學性狀退化危機。
如何保護這一農業(yè)“芯片”?湘潭縣成立湘蓮研究院,建設400畝“寸三蓮”原種場。通過多年提純復壯,有效控制品種退化,原種純度達99%,并培育出新優(yōu)品種“寸三蓮一號”。
“原種場每年可為蓮農提供優(yōu)質種藕40萬支,種植2500畝以上,為蓮農增收600萬元左右?!崩顐フf。去年,該原種場被確定為我省農業(yè)種質資源保護單位。
“從下種、施肥、翻耕、除草、管水,到采摘收獲,以前都是靠老經驗?!闭f起這些年種植湘蓮的變化,60歲的蓮農胡素群打開了話匣子,“后來有了標準基地,專家來了,機械來了,各種種養(yǎng)方式,學都學不贏!”
在志興合作社湘蓮特色產業(yè)園,記者見到胡素群所說的“各種種養(yǎng)方式”。300多畝的湘蓮綜合種養(yǎng)基地,水面風荷舉,魚戲荷葉間。近兩年,湘潭縣新增蓮魚、蓮蝦、蓮油等綜合種養(yǎng)基地2.5萬畝。
“湘蓮種植面積大多為傳統(tǒng)種植區(qū),不存在‘與糧爭地’的問題。”湘潭縣農業(yè)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肖儉平說,近年來,該縣編制湘蓮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從出臺專項政策、增加科技投入、引進高層次人才等方面,全方位支持湘蓮產業(yè)發(fā)展。
同時,實行“公司+專業(yè)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以品牌共享、服務合作、入股分紅、社會化服務等方式,建立帶動農戶增收長效機制。去年,湘潭縣湘蓮種植核心區(qū)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16萬元,高于全縣平均水平34.41%。
搭上“快車”,農特產品走四方
土生土長的湘潭縣人,對湘蓮的感情“是刻在骨子里的”。
“剝100顆蓮子,可賺兩分錢。”湘潭湘蓮產業(yè)協會會長胡運庚,至今記得小時候手工剝蓮換零花錢的經歷。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蓮鄉(xiāng)人開始自研單一的脫殼、鉆心、開邊等湘蓮加工機械,刀砍、手搖、腳踩等半機械化的加工設備,告別純手工加工歷史。
破殼、去芯、去皮、色選……在興宏運湘蓮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全自動蓮子加工生產線有序運轉。陳列展臺上,擺放著一排排包裝精美的磨皮白蓮、蓮蓉、蓮子粉、蓮子酒,以及蓮子制成的飾品、擺件。
“以前我們實行‘前店后廠’模式,規(guī)模小,產值低。”公司負責人康蘭說,“這幾年,建了標準化廠房,引進全自動生產線。僅把殼蓮加工成白蓮這一項,日產量就是10年前的5倍多,去年公司產值超億元?!?/p>
湘潭縣有湘蓮企業(yè)47家。近年來,該縣支持企業(yè)實施工藝技術改造升級和新產品研發(fā),設立專項資金扶持湘蓮精深加工重點項目。全縣年加工湘蓮20萬噸,占全國蓮子加工總量的70%。
“怎么賣?以前是將蓮子裝包,肩扛著、扁擔挑著、土車推著,后來還有自行車馱著,去鎮(zhèn)上的集市吆喝。”胡運庚說,“現在可大不同咯!”
湘潭縣建成輻射國內外的湘蓮流通體系。在花石鎮(zhèn)湘蓮大市場,近800個商戶門面次第排開。這個全國最大的湘蓮交易物流中心和湘蓮出口基地,年銷售額超25億元,占全國湘蓮市場交易的90%以上。
為改變單一的線下交易模式,湘潭縣大力培訓電商人才、組建電商團隊、搭建電商平臺,發(fā)展“互聯網+”銷售模式。目前,全縣有各類涉蓮電商60余家,冰鮮蓮蓬等農特產品搭上電商快車漂洋過?!白咚姆健薄?/p>
“走四方”的不只是農特產品?!跋嫔徏夹g也在加速輸出。”肖儉平說,“這幾年縣里有一批蓮農帶藕種到湖北、江西等湖區(qū)租地種蓮,湘蓮助力鄉(xiāng)村振興的版圖在不斷擴大?!?/p>
“接二連三”,湘蓮產業(yè)活力迸發(fā)
“與上次見面時相比,又黑了不少喲!”見記者調侃,90后小伙胡培源笑著迎上來,打趣道,“可不是,湘蓮文化節(jié)快到了,每天都得去荷花基地跑幾趟!”自稱“蓮三代”的胡培源,特地將辦公室的一面墻做成落地窗。一眼望去,萬畝荷田盡收眼底。
胡培源年紀雖不大,在當地名氣卻不小。他用4年時間,將所創(chuàng)辦公司的年產值從400萬元增至1.2億元,帶動周邊400多名農民就業(yè)。
2011年,胡培源只身遠赴廣西承包3500畝耕地種植湘蓮,卻因多種原因虧本而歸。挫折沒有擊敗這個打小就在荷田摘蓮蓬、捉泥鰍的農家青年,回鄉(xiāng)后,他聯系當地16名同齡人,成立良源食品有限公司,立志探索湘蓮一二三產業(yè)融合發(fā)展之路。
“我們承包土地種植湘蓮,設置觀賞區(qū)、采摘區(qū)、蓮魚共生區(qū),當年僅采摘區(qū)就吸引近萬名游客打卡?!焙嘣绰詭衩氐卣f,“我們基地是荷花節(jié)的主場區(qū),今年設置了更多‘彩蛋’。一場極具體驗感的荷花之旅,正等著大家嘞!”
山水塑形、綠韻作裳,以花為媒、以節(jié)會友。近年來,湘潭縣做好“接二連三”文章,將萬畝荷花基地與周邊十八羅漢山、花石水庫、漢城橋、觀政橋等景點資源,以及烏石、韶山紅色旅游串聯起來,形成“賞荷之旅”休閑觀光路線,吸引大量游客前來游玩。
“蓮動瀟湘”馬拉松越野賽、湘蓮地方特色產品展覽會、“湘蓮文化節(jié)”等系列活動紛紛登場。去年,湘潭縣湘蓮種植核心區(qū)接待游客180余萬人次,實現鄉(xiāng)村旅游收入達4億元。
日前,農業(yè)農村部、財政部公布2022年農業(yè)產業(yè)融合發(fā)展項目創(chuàng)建名單,湘潭縣湘蓮現代農業(yè)產業(yè)園獲準創(chuàng)建國家現代農業(yè)產業(yè)園,成為今年全省唯一進入“國家隊”的現代農業(yè)產業(yè)園。
(責任編輯:張可欣)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食醋怎么選?省市場監(jiān)管局給方法了!
食醋是單獨或混合使用各種含有淀粉、糖的物料、食用酒精,經微生物發(fā)酵釀制而成的調味品,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調味品之一。近日,省市場監(jiān)管局提醒,要選購合適的食醋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2022-08-17 16:36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
《中國醫(yī)藥報》社有限公司 中國食品藥品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