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有道 告別干燥 ——干性皮膚護膚指南
干性皮膚是我國較為常見的皮膚類型。這類膚質的人群皮膚容易干燥、脫屑,日常護膚要注意溫和清潔、有效保濕,以減緩皮膚水分流失。
干性皮膚不只是表面“干”
干性皮膚最直觀的特征是皮膚干燥、脫屑、粗糙、暗淡無光。相較于中性或油性皮膚,干性皮膚更容易出現(xiàn)干紋和細紋,也更容易顯得衰老。部分干性皮膚的人可能有膚色偏灰、皮膚彈性下降、紋理加深等現(xiàn)象,甚至可能出現(xiàn)紅斑、刺癢、皸裂等情況,特別是在皮脂腺分布較少的部位,如小腿、前臂、手部和足部。
事實上,干性皮膚不只是外觀的“干”,而是一種與皮膚角質層含水量、皮質腺油脂分泌能力、脂質組成等多方面有關的綜合性生理狀態(tài)。
一般而言,皮膚角質層的含水量在10%~20%之間,而干性皮膚的角質層含水量通常低于10%。這與干性皮膚中天然保濕因子(NMF)較少,以及NMF合成酶活性較低有關。角質層含水量低不僅會使皮膚干燥,還會影響角質層細胞間連接結構的降解過程,導致老化角質堆積,使皮膚表面變得粗糙無光。
干性皮膚皮脂腺分泌的油脂較其他類型的皮膚少,由皮脂和汗液乳化形成的皮脂膜也較薄。皮脂膜具有鎖水和抵御外界刺激的功能,皮脂腺變薄會削弱皮膚的天然防護能力。同時,干性皮膚角質層中的脂質總量也比較少。神經(jīng)酰胺等脂質成分不足,會進一步破壞皮膚的屏障功能,使皮膚中的水分更容易流失,外界刺激物更容易侵入皮膚深層。因此,干性皮膚人群的皮膚更容易出現(xiàn)微小裂口、炎癥和瘙癢,也更容易出現(xiàn)接觸性皮炎或其他刺激性反應。
干性皮膚有多種成因
干性皮膚的形成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主要包括內源性因素、外源性因素。
內源性因素包括遺傳因素、激素水平變化、年齡因素等。
絲聚蛋白基因的突變會顯著增加皮膚干燥的幾率。作為維持皮膚屏障功能的重要蛋白,絲聚蛋白表達減少或缺失時,皮膚屏障功能會受損,皮膚容易干燥,并且可能導致魚鱗病及濕疹等皮膚問題的發(fā)生。
更年期女性體內雌激素水平下降,皮脂腺分泌減少,真皮中的糖胺聚糖結構發(fā)生改變,也會導致皮膚水分流失。
嬰幼兒皮膚發(fā)育尚未成熟,調節(jié)水分的能力較弱,皮膚容易干燥。老年人皮脂腺和汗腺功能下降,皮膚表層保水能力減弱,角質層更新速度變慢,NMF減少,也容易出現(xiàn)皮膚干燥的問題。同時,老年人皮膚中絲聚蛋白的含量也會減少,進一步削弱皮膚的保濕功能。
外源性因素主要是指環(huán)境、護膚方式、藥物作用等。
干冷、大風、強烈日照等天氣情況會加速皮膚水分流失。護理不當(如頻繁使用堿性皂、過度去角質等),會破壞皮脂膜,削弱皮膚屏障;部分藥物(如維A酸、利尿劑、抗腫瘤藥物)也可能損傷皮膚屏障,導致皮膚干燥。
此外,某些疾病也會引起皮膚干燥,如特應性皮炎、甲狀腺功能減退等。這種情況
導致的皮膚干燥,需要針對病因進行治療。
干性皮膚護理五要點
干性皮膚人群要注意溫和清潔、選用合適的保濕產品,并在外出時加強防曬。科學的護理方法有助于干性皮膚人群修復屏障功能、減少水分流失,并有效緩解干燥帶來的不適。生活方式的調整也對改善皮膚干燥有一定的幫助。
溫和清潔
干性皮膚對清潔產品與清潔方式較為敏感。
干性皮膚人群應避免使用含皂基的堿性洗護產品(如肥皂),以免破壞皮膚酸堿平衡、加重干燥。推薦使用pH值接近5.5、溫和無刺激的潔面乳或沐浴液。
潔面頻率可控制在每天1~2次,早晨用清水洗臉即可,晚上可使用溫和無刺激的潔面產品。潔面時水溫以37℃左右為宜。水溫過高會加速皮脂流失,削弱皮膚屏障功能;水溫過低則可能導致毛孔收縮,影響清潔效果。洗澡時間建議控制在5~10分鐘,不宜超過20分鐘,長時間浸泡可能導致皮膚進一步脫水。
干性皮膚屏障功能較弱,不宜頻繁去角質。建議每2~3周使用一次溫和型的去角質產品,促進角質更新,改善皮膚粗糙。避免使用顆粒粗糙或高濃度酸類產品,以免對皮膚產生刺激。
有效保濕
保濕是干性皮膚護理的核心。建議選擇滋潤度較高的保濕乳霜,這類產品質地相對厚重、封閉性更強,更有助于減少水分蒸發(fā)、加強屏障功能。
保濕乳霜的功能成分主要包括吸濕劑和封閉劑。吸濕劑有親水性,可從環(huán)境或皮膚深層吸收水分,提升角質層含水量,常見成分包括甘油、丙二醇、透明質酸、乳酸鈉、尿素等。封閉劑可以在皮膚表面形成保護膜,減少水分蒸發(fā),強化鎖水能力,在干燥、寒冷或多風的環(huán)境中對皮膚尤為重要,常見成分有凡士林、霍霍巴油、礦物油等。
為增強保濕效果,建議在清潔后皮膚微濕狀態(tài)下立即使用保濕產品。在秋冬或干燥天氣,外出前可提前30分鐘涂抹有屏障修復作用的護膚品,重點護理手部、小腿和面頰等區(qū)域,有助于緩解干裂、瘙癢,維持皮膚屏障穩(wěn)定。
日常防曬
紫外線不僅會加劇皮膚干燥,還會破壞皮膚屏障、誘發(fā)色素沉著。因此,干性皮膚人群即便在紫外線較弱的秋冬季,也建議每日使用防曬產品。干性皮膚人群可以選擇有保濕功效的防曬產品,以兼顧防護與滋潤。
調整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的調整也對改善皮膚干燥有所幫助。
合理使用加濕器、避免長時間處于空調或暖氣環(huán)境中,都有助于減少外界環(huán)境對皮膚屏障的損傷。
日常生活中,應盡量減少直接接觸清潔劑、消毒液等刺激性化學物質,避免加重皮膚屏障負擔。
飲食方面,攝入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及ω-3脂肪酸的食物,如胡蘿卜、深色蔬菜、堅果和魚類,有助于增強皮膚的保濕與修復能力。同時,保持每日1500毫升~2000毫升的飲水,并維持規(guī)律的作息習慣,有助于穩(wěn)定皮膚狀態(tài)。
(作者單位:北京安德普泰皮膚生態(tài)研究院)
(責任編輯:張可欣)
右鍵點擊另存二維碼!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33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082號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3089號 京ICP備17013160號-1